ECD-150 柴科夫斯基:四季、G大調大奏鳴曲
簡介
1875年,圣彼得堡的一本雜志《小說家》的編輯伯恩納德邀請不同的詩人各寫一兩首小詩,一共十二首,描繪俄歷十二個月份的“性格”,同時邀請柴科夫斯基創作十二首鋼琴曲,與這組詩相配搭,在雜志副刊上逐月發表,這就是鋼琴套曲《四季》,作品編號Op.37b。這組帶標題的鋼琴特性小品作為音樂與文學結合的產物,曲式結構嚴謹、藝術風格雋永,集中體現了作曲家精巧的樂思、豐富的創作技法和多彩的音響色調,被譽為“用鋼琴描繪的俄羅斯風景畫”。鋼琴套曲《四季》不但甫一問世就廣受歡迎、至今經久不衰,而且一直是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的規定曲目,也是現代鋼琴教學與作曲理論教學的典范教材。在同一作品編號(Op.37)下,還有另一首作品《G大調大奏鳴曲》,這是一首四樂章的鋼琴奏鳴曲。人們常常能在柴科夫斯基的鋼琴作品中找到四重奏和交響樂的影響,在這首《大奏鳴曲》中表現得尤為突出。作曲家以舒曼的奏鳴曲為范本,除末樂章使用了俄羅斯舞曲與民歌旋律以外,總體上給人以浪漫主義鋼琴作品的印象。這首大奏鳴曲創作于1878年,次年10月11日由著名鋼琴家尼古拉·魯賓斯坦首演,大獲成功,此后尼古拉·魯賓斯坦還經常在音樂會上演奏此曲。
雅科夫·卡斯曼(Yakov Kasman,1967~ ),俄裔美國鋼琴家,出生于俄羅斯奧廖爾的一個音樂家庭,從小學琴,考入莫斯科音樂學院并獲得研究生文憑。他經常代表俄國參加國際比賽,并在倫敦、羅馬、圣彼得堡和巴黎等屢獲大獎,尤其在1997年獲得第十屆范?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銀獎。由于這個獎項,他得到在美國舉辦音樂會的機會,并因此攜妻女移居美國。如今,他是亞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的鋼琴教授。他經常在世界各地舉行音樂會,并錄制了許多唱片,主要擅長俄羅斯作曲家的作品。
曲目
1 By the Hearth (January) 一月:爐邊
2 Shrovetide (February) 二月:狂歡節
3 Song of the Lark (March) 三月:云雀之歌
4 Snowdrop (April) 四月:松雪原
5 White Nights (May) 五月:白夜
6 Barcarole (June) 六月:船歌
7 Reaper’s Song (July) 七月:刈者之歌
8 Harvest (August) 八月:豐收
9 The Hunt (September) 九月:狩獵
10 Autumn Song (October) 十月:秋歌
11 Troika (November) 十一月:三套車
12 Noel (December) 十二月:圣誕節
13 I. Moderato e risoluto 第一樂章:堅定的中板
14 II. Andante non troppo quasi moderato 第二樂章:從容的行板,近于中板
15 III. Scherzo: Allegro giocoso 第三樂章:諧謔曲:戲謔的快板
16 IV. Finale: Allegro vivace 第四樂章:終曲:活潑的快板